村网通总站 樊家滩村 738116.nync.com 欢迎您!
一、饲养管理
1、开饮:雏鸡出壳后就立即接受马立克疫苗接种,雌雄鉴别,长途运输等强烈应激,造成大量体液消耗,以致有机体脱水而虚弱,尤其是初产种蛋孵出的鸡苗更为明显;因此,雏鸡进育雏舍后,首先供给维舒尔康25g兑水100Kg饮用半天,随后饮用清洁水,这样可缓解各类应激、促进胃肠蠕动、迅速吸收残留卵黄、排除胎粪,增强食欲,从而提高成活率;如果运输时间超过5小时而且气温较高,最好釆用滴服方式进行开饮,每只雏鸡3-5ml。这样避免雏鸡抢饮、暴饮而造成消化机能紊乱,扎堆死亡和浅湿绒毛着凉而发生呼吸道疾病。
2、开食(第一天):开饮2-3小时后开食,开食最好喂单一玉米粉,蛋用型雏鸡5-6g/羽,肉用型雏鸡7-8g/羽,加入0.02%维舒尔康,适量的鱼肝油(A+D滴剂)拌料自由采食,第二天开始就自由采食全价饲料;喂单一玉米粉,目的是防止雏鸡突然吃入高能量、高蛋白日粮,造成消化机能紊乱而引发白痢病和消化不良;另外,由于鸡没有牙齿,必须补喂沙砾来促进肌胃的消化机能,避免肌胃逐渐缩小而影响采食量而障碍生长速度,一周龄后开始补给,补喂方法:可用几个吊桶均匀放置舍内供自由采食。
3、 保温:雏鸡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,抵抗低温能力差,因此,温度的控制是育雏的关键,适宜温度时,雏鸡活泼好动,羽毛光滑,食欲旺盛,睡觉时伸长头颈附于垫料,均匀分布在热源周围;温度偏低时,雏鸡紧靠热源,扎堆并发出尖叫声,这样就容易引发白痢,肺炎和肠胃等疾病;温度过高,雏鸡就远离热源,张口呼吸,频频饮水后造成腹泻;正确掌握好调节温度方法:
一是参考育雏温度要求(1-3日龄33-35℃),以后每周降1-2℃(视当时气温而定)。
二是看鸡施温:雏鸡紧靠热源、扎堆、有尖叫声就要加温,远离热源、张口呼吸、频频饮水就要减温。
三是根据强弱雏和外界气温进行调节。
4、湿度:育雏室适宜的湿度,1-2周龄为65-70%,3-4周龄为60-65%,5-6周龄55-60%,7周龄以上55%。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,只是在极端情况下才能对雏鸡造成危害,如高温低湿引起雏鸡脱水,绒毛焦黄,脚皮肤皱缩无光泽(干脚),消化不良,羽毛粗糙;低温高湿引起引起饲料、垫料发霉,雏鸡容易发生曲霉菌病,球虫病和白痢病,传染性鼻炎。降低室内湿度的方法:如果外界湿度高(春季),就要提高育雏室温,间断性开闭门窗,同时用木糠,木炭末铺在人行道上吸潮。
5、 通风换气:雏鸡新陈代谢旺盛,特别是高密度饲养情况下,由于呼吸、粪便发出大量二氧化碳、氨气和硫化氢,如果不及时排除,长时间作用于鸡体,就会影响雏鸡正常生长发育,降低机体抵抗力,诱发呼吸道病;一般情况下,人进入育雏舍后感觉臭味大,有刺眼睛的感觉,就表明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超过允许范围,此时就要加强通风排气。在实际工作中,通风换气要兼顾保温,注意避免空气对流及冷风直吹雏鸡,可将向阳面的窗户适当打开,一般开窗时间为0.5-1小时/次,最好使用低速小排量的抽风机,间断进行抽风排气(不开门窗)。
6、 密度:一般每小群(中、大鸡)800-1000羽为宜,合理的饲养密度是鸡群生长发育的先决条件,饲养密度大、活动空间小,采食不足,生长就受阻,还会发生啄癖,弱雏被挤压致死;密度太小,鸡舍利用率低,饲养成本高,浪费各项资源;合理的饲养密度如下表:
不同饲养方式鸡群的饲养密度(羽/米2)
地面平养 | 笼养 | 网上平养 | |||
周龄 | 数量(羽) | 周龄 | 数量(羽) | 周龄 | 数量(羽) |
0-6 | 15-18 | 1-2 | 50 | 0-6 | 17-20 |
7-12 | 12 | 3-4 | 40 | 7-12 | 14-16 |
13-20 | 8-10 | 5-6 | 30 | 13-20 | 10-13 |
7-11 | 25 | ||||
12-20 | 20 |
二、疾病防治
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系统地、有针对性进行保健、预防工作,是养好鸡
的要环节,一般而言,15日龄前重点预防消化系统疾病,16日龄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为主。0-15日龄常见病:白痢、大肠杆菌、禽曲霉菌病;16-35日龄常见病:新城疫、球虫、传染性法氏囊、传染性支气管炎;36日龄至出栏常见病:传染性喉气管炎、禽流感、传染性鼻炎。根据不同阶段疾病流行特性,全面地、系统的做好预防工作,正确掌握、了解不同阶段的发病规律,对临床诊断,用药防治有极大的帮助;就目前疾病流行情况来看,新城疫仍是主流,只要认真地、细致的做好此病的预防工作,其它疾病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麻烦。
(一)0-15日龄阶段疾病的死亡率一般在2-3%,占全饲养期死亡总数约25%。
1、引发原因
① 种鸡场没有生物净化,种鸡循环性带菌而垂直传播。
② 孵化环境恶劣,孵化机、出雏机、种蛋储存室等没有定期的清洗消毒。
③ 育雏条件差,温度偏低或温度忽高忽低,没有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等。
④ 鸡舍潮湿,饲料发霉。
2、处理办法:
① 从信誉好,技术含量高,孵化环境好的种鸡场进雏。
②保持舍内空气清新,改善育雏条件,尽可能用暖风炉或电热发热板保温,保持适宜的温、湿度,切忌温度忽高忽低,造成防寒机能紊乱而引发感冒。
③ 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和保健,如百诺泰、恩诺沙星、氟哌酸、土霉素、维舒尔康、电解多维等,以提高雏鸡抗病力,一般用药3-5天即可大大降低死亡率,预防用药一般是连用3天停7天,再用3天,循环使用。
④认真做好育雏室的消毒工作,打扫→清洗→消毒→干燥→薫蒸→通风→进雏。注:薫蒸10立方空间计算,甲酫200ml+清水200ml+高猛酸钾100g,先将高猛酸钾溶于清水,再倒入甲醛。
(二)16-35日龄阶段疾病的死亡率一般在3.5%,占全饲养期死亡总数约40%。
1、引发原因
①鸡舍潮湿,寒冷和阴雨季节,饲养密度大,通风不良,地面平养。
②免疫、分群等频繁对鸡群应激,不注重环境卫生消毒,抗菌素使用不当等。
2、处理办法
①做好保温降湿工作,加强鸡舍通风换气,保持垫料干燥,经常对环境、鸡群消毒。
②按规程认真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工作,为了减少接种疫苗、分群的应激,一般选择在夜间进行,前后各一天,喂给抗应激、增强免疫力的一些保健品药物,如:维舒尔康、葡萄糖、V C等。
③全力以赴防制法氏囊炎的发生,保护好法氏囊这个免疫器官,其它疫苗的免疫应答可得到可靠的保障。。
④根据本场的病史,合理选择2-3种敏感药物进行交替预防此阶段的疾病,注意耐药性及药物残留,有条件的采用网上平养,使鸡与粪便分离,减少感染机会。
(三)36日龄-出栏阶段疾病的死亡率一般在4-5%,占全饲养期死亡总数约35-40%。
1、引发原因
①饲养环境恶劣,通风不良,舍内满布尘埃,气温怱高怱低,冷风直吹鸡体。
②日粮缺乏蛋白质、维生素、尤其是VA。
③各类家禽混养,前期免疫不达标,发生过法氏囊炎。
④免疫器官被抑制诱发此阶段的疾病,病变多表现为大肠杆菌,忽视了新城疫的治疗而造成大量死亡。
2、处理办法
①改善鸡舍环境,适时合理加强通风,勤搞舍内外清洁卫生,做好消毒工作,新农福环境消毒,博灭杀带体消毒。
②做好防寒工作,北面用彩油布遮挡至1.5-2米高,防止冷风直吹鸡体。
③认真做好前中期各类疫苗的免疫工作。避免免疫系统的受损。
④根据本场的病史,做好预防用药,此阶段一般要抗菌素+病毒药物联合使用,
同时喂些益生素来调整消化道内环境,恢复菌群平衡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